火星尘卷风以飓风速度狂飙,科学家惊呆了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0 08:24 | 更新时间: 2025-10-10 08:24

一项最新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成功分析了超过5万张火星卫星图像,识别出大量尘卷风(dust devils),并揭示了它们在火星表面的运动规律。这项研究由瓦伦丁·比克尔(Valentin Bickel)领衔,主要使用了来自欧洲空间局(ESA)两颗火星轨道器上的相机数据:一个是搭载在‘痕量气体轨道器’上的CaSSIS相机,另一个是‘火星快车号’上的HRSC相机。这两套设备均由瑞士伯尔尼大学主导研发,因此该研究完全基于欧洲火星探测项目的数据。
研究团队随后重点分析了约300个尘卷风的立体图像。所谓立体图像,是指在几秒钟间隔内拍摄的同一地点的不同视角照片,通过对比这些图像,科学家可以追踪尘卷风的移动轨迹和速度。将这些图像连成序列后,就能清晰看到尘卷风如何动态地在火星表面移动。
研究结果令人惊讶:火星上的尘卷风及其周围风速最高可达每秒44米,相当于每小时约160公里,远高于此前预期。过去地面观测数据显示,火星风速大多低于50公里/小时,极少数情况下才接近100公里/小时。新发现表明,这些高速直线风可能将大量尘埃带入火星大气,显著影响火星的尘埃循环过程。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火星气候和天气变化至关重要。研究人员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跨越近二十年的时间尺度,明确了哪些区域、何时的风力足以扬起地表尘埃。这为建立更精确的火星气象和气候模型提供了关键数据。
此外,这项成果对未来的火星着陆任务也具有重要价值。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丹妮拉·蒂尔施指出,准确掌握火星风况有助于优化任务规划与执行,降低着陆风险,并改进探测器的设计。例如,强风可能影响着陆稳定性或覆盖太阳能板,因此需要在工程设计中加以考虑。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继续加强观测,通过协调使用CaSSIS和HRSC相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拍摄,积累更多高质量数据。长远来看,这项研究有望提升火星探测任务的效率与安全性,同时推动对火星沙丘形成、斜坡条纹等地理现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