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演变过程的学科,涵盖科学思想、技术发明、知识体系及社会影响的历时性考察。它通过分析不同文明、时期的关键突破与范式转换,揭示科技与社会、文化、经济的互动机制,既关注理论建构与技术实践,也探讨科技伦理与全球传播,是理解现代文明根基的重要跨学科领域,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该学科下共有 14 篇文章)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21:58
学科: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天文学 科学技术史
澳大利亚发现新型玻璃陨石,约1100万年前由未知陨石撞击形成,化学组成独特,早于已知澳大拉西亚玻璃陨石,为研究地球远古撞击事件及评估未来撞击风险提供新线索。
标签: 1100万年 撞击事件 澳大利亚 玻璃陨石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4 12:39
学科: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科学技术史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研究者,其成果揭示了科技创新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乔尔·莫克尔发现技术创新需结合科学认知才能实现持续增长,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则阐明“创造性破坏”(新技术取代旧产业)对经济繁荣的关键作用。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标签: 创造性破坏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8 10:23
学科: 天文学 物理学 科学技术史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存在外吹气体风的证据,表现为一个锥形冷气体空腔,并伴有X射线辐射,揭示了黑洞活动对星系演化的重要影响。
标签: ALMA望远镜 人马座A* 星系演化 费米气泡 黑洞风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22:50
学科: 化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科学技术史
本文通过改进的多收集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实现了对天然234U/238U比值的高精度测量(±0.08‰),据此将234U半衰期修正为245,670±260年。在铀-钍测年中,系统误差相互抵消,使年龄不确定性显著降低,在约600万年前样本中可达±3千年,700万年前为±6千年,优于以往方法。
标签: 234U半衰期 同位素比值测量 质量拖尾校正 高精度质谱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18:19
Pismis 24是位于天蝎座约5500光年外的年轻星团,地处龙虾星云核心,是研究大质量恒星诞生与演化的理想区域。韦布望远镜揭示了其中大量新生恒星和复杂气体结构。
标签: Pismis 24 大质量恒星 恒星形成 韦布望远镜 龙虾星云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3
学科: 地质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一种距今约4.3亿年的化石揭示了水蛭的早期演化历史,这是首次发现该类群的身体化石。它具有尾部吸盘和分节身体,但无口部吸盘,表明早期水蛭可能生活在海洋中,以软体无脊椎动物为食。
标签: 古生物学 水蛭化石 海洋生物 演化历史 软体动物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学科: 哲学 教育学 科学技术史 管理学
科学研究需要严谨,但也离不开想象力。当前论文过于强调可证明的内容,忽视了激发突破的创造性思维,平衡二者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标签: 创造性理论 学术发表 科学想象力 科学突破 科研严谨性
学科: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学技术史 考古学
格鲁吉亚南部克韦莫博尔尼西遗址的新研究发现,3000年前的冶炼作坊并非铁冶炼遗址,而是用赤铁矿作助熔剂炼铜的场所。这表明铜冶炼工人可能促成了铁冶炼技术的诞生。
标签: 克韦莫博尔尼西 助熔剂 炉渣分析 铁冶炼起源 铜冶炼
学科: 生态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系统科学
细胞类型是生命之树中的基本功能单位。本文介绍“生物多样性细胞图谱”计划,旨在利用单细胞技术构建真核生物的全面分子图谱,揭示细胞层面的生命演化与多样性。
标签: 单细胞技术 基因组 生命演化 生物多样性细胞图谱 细胞类型
学科: 天文学 数学 物理学 科学技术史
波兰和德国物理学家提出,N=8超引力的扩展理论可能解释标准模型中粒子数量,并预测带电的极重引力微子或为暗物质候选者。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有望探测这类罕见粒子。
标签: K(E10)对称性 N=8超引力 引力微子 暗物质 江门中微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