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头骨的脑癌让科学家震惊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18:19 | 更新时间: 2025-10-06 18:19

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胶质母细胞瘤——一种极难治疗的恶性脑瘤——如何通过影响颅骨及其骨髓来逃避免疫系统并加速恶化。这项由爱因斯坦医学院Jinan Behnan博士领导的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不仅生长在大脑中,还会导致颅骨变薄甚至被侵蚀,尤其是在颅骨缝合线处。这种侵蚀现象在其他脑部疾病如中风或普通脑损伤中并不常见,因此可能是恶性脑肿瘤特有的表现。
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观察到,随着肿瘤发展,连接颅骨骨髓与大脑的微小通道数量增多、直径变大。这些通道原本用于分子和细胞在颅骨与大脑之间传递,但在癌症情况下可能成为“帮凶”。通过这些通道,颅骨骨髓中的大量促炎性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涌入肿瘤区域,加剧炎症反应,使肿瘤更具攻击性且难以控制。
更关键的是,研究发现胶质母细胞瘤改变了颅骨骨髓内的免疫平衡:促炎性的髓系细胞显著增加,而能产生抗体的B细胞则几乎消失。这意味着身体的免疫系统不仅没有有效对抗肿瘤,反而被“策反”去支持肿瘤生长。
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具有部位特异性:颅骨骨髓变得高度炎症化,但大腿骨(股骨)骨髓却表现出免疫抑制状态,说明胶质母细胞瘤对不同部位的骨髓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作用。这一差异进一步证明,这种癌症并非仅局限于大脑的“局部病”,而是一种影响全身免疫系统的“系统性疾病”。
研究人员还测试了两种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唑来膦酸和地诺单抗),发现它们都能阻止颅骨侵蚀,但其中唑来膦酸却意外促进了某些类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展。此外,这两种药还削弱了一种名为抗PD-L1的免疫疗法的效果,提示临床上联合用药需谨慎。
这项研究为未来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或许可以通过调节颅骨骨髓的免疫环境,抑制有害的炎症反应,同时恢复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对抗胶质母细胞瘤。目前标准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仅约15个月,因此亟需突破性疗法。该研究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为理解脑瘤与全身免疫系统的互动打开了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