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水防污纳米薄膜助力锂电池升级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1 20:46 | 更新时间: 2025-10-11 20:46
学科分类: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纳米科学与工程 能源动力
这项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级聚合物薄膜——梯度两性离子聚合物(G-ZWP)界面层,它能显著提升锂金属电池及其他金属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充电电池中,电极表面会自然形成一层被称为“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薄膜,这层膜控制着离子、分子和电子的传输,对电池寿命至关重要。然而,传统SEI膜由电解液分解产生,结构不均且不稳定,容易导致电池提前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人工合成的、厚度仅约200纳米的G-ZWP薄膜,采用一种名为“引发化学气相沉积”(iCVD)的干法工艺制备,无需溶剂,适合大规模生产,易于集成到现有电池生产线中。
G-ZWP薄膜的关键在于其“梯度结构”:靠近电解液的顶层富含两性离子基团,能高效传导锂离子并促进其均匀沉积;底层则是化学性质稳定的交联聚合物,可阻止溶剂渗透并抑制副反应。这种结构有效防止了锂枝晶(类似树状的有害生长)的形成,使锂金属以致密、平整的方式沉积,从而大幅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实验显示,在铜基底上涂覆G-ZWP后,电池可在1毫安/平方厘米的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超过2000小时(约83天),远超未处理的基底。
研究还优化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现基于丙烯酰胺的A型聚合物比其他类型更耐电化学还原。经过气相衍生化处理后,形成的G-ZWP薄膜不仅电阻低、离子传导快,还能改变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溶剂化结构,促进形成富含无机物的次级SEI层(如氟化锂),这种结构更有利于稳定循环。测试表明,使用G-ZWP的电池库仑效率高达99%,意味着几乎所有的锂都能被有效利用和回收。
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在实际条件下表现出色。在“无负极”锂电池(即初始不含锂金属)中,G-ZWP帮助电池在苛刻条件下稳定循环超过180次;在锂-干空气电池(一种前沿技术)中,也实现了长达275小时的稳定运行。此外,该薄膜同样适用于钠和锌金属电池,证明了其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于其制备工艺兼容卷对卷连续生产,未来有望在太阳能电池、催化等领域推广应用。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高性能、长寿命电池的开发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