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年来,美国城市兴衰背后有个隐藏规律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21:34 | 更新时间: 2025-10-06 21:34

一项由Simone Daniotti、Matte Hartog和Frank Neffke开展的研究,利用6.5亿份美国人口普查记录、600万项专利及其他历史资料,深入分析了近200年来美国城市发展演变的规律。研究发现,尽管美国城市经历了从手工业、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工程技术的逐步转型,但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稳定的‘经济连贯性’(coherence)。这意味着,城市虽然不断引入新产业、淘汰旧产业,但这些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围绕一个内在一致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以西海岸为例,尽管该地区发展较晚,初期与美国其他地区相对隔离,但在1850年淘金热推动下,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城市迅速兴起。短短50年内,西海岸从事出口导向型职业的种类占比从不足一半跃升至接近90%,显示出比东海岸更快、更剧烈的经济结构转变。然而,尽管产业迅速多样化,这些城市的经济连贯性却始终保持稳定,与东部城市相当。
为什么城市转型会受到限制?研究指出,城市的产业升级并非可以任意扩展,而必须保持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协同性。例如,匹兹堡和波士顿曾因钢铁和传统制造衰退而陷入长期低迷,后来转向高科技和服务行业才复苏,但这一过程仍需确保新旧产业之间具备一定的能力延续性,避免破坏整体经济的连贯性。
此外,研究还发现城市规模对连贯性有显著影响:城市越大,经济连贯性越低。具体而言,人口每翻一番,连贯性平均下降约4%。尽管过去两个世纪技术飞速发展,从铁路电话到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美国人口也从2300万增长到3.32亿,并不断向西迁移,但这种规模与连贯性的关系始终未变。这说明城市内部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存在某种普遍规律。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城市在追求新兴产业多元化时,不能盲目扩张,必须兼顾现有产业基础的能力支撑。基础设施、劳动力技能和制度环境都决定了城市能有效维持的产业范围。大城市虽有能力支持更多元的产业,但其多样性仍受限于自身规模。因此,城市规划应参考同等规模的城市,合理设定发展目标,避免脱离实际。
所谓‘连贯性’,是指城市中随机两名工人、企业或专利在职业、行业或技术上的相似程度。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产业多样性、分布均衡性以及各产业间的差异程度。像底特律在汽车工业鼎盛时期就是高连贯性的代表;而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则涵盖众多不相关领域,属于低连贯性但高多样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