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的嗅觉系统能感知并分辨气流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3 16:09 | 更新时间: 2025-10-13 16:09
研究表明,小鼠的嗅觉系统不仅能感知气味,还能像“气流探测器”和“气流辨别器”一样工作。即使没有胡须,小鼠也能准确区分不同强度的气流。实验中,研究人员设计了多种气流刺激模式,发现小鼠经过训练后,能在600-900次尝试内以约90%的准确率辨别不同流速的气流(如2升/分钟与1升/分钟),而当气流强度相同时,其表现仅为随机水平,排除了非特异性线索的干扰。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气流辨别能力依赖嗅觉系统。通过化学方法(如硫酸锌、甲巯咪唑)损伤嗅觉上皮,或手术切除嗅球后,小鼠的气流辨别能力显著下降至随机水平,证实了嗅觉上皮和嗅球在气流信息处理中的关键作用。
在行为过程中,小鼠的嗅吸行为会随学习发生适应性变化。学习初期,嗅吸频率较高且持续时间长;熟练后,嗅吸频率在决策期显著提高,且吸气起始时间更稳定。与气味辨别相比,气流辨别时小鼠的嗅吸模式不同:气流辨别时嗅吸持续时间更长,而气味辨别时嗅吸频率更高,表明小鼠针对不同刺激采用特异性采样策略。
嗅球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如GAD65阳性神经元)在气流信息处理中起重要作用。钙成像显示,这些神经元的活动随学习进程逐渐精细化,其钙信号幅度与气流强度正相关。通过基因敲除(如敲除AMPAR的GluA2亚基)或光遗传学调控(激活/抑制GAD65神经元),发现抑制性网络活性双向调节气流辨别学习速度:增强抑制会减慢气流辨别学习,而减弱抑制则加速学习,这与气味辨别的调控效果相反,说明气流和气味信息处理需要不同水平的抑制优化。
此外,气流与气味的多模态刺激能增强嗅觉感知。当单独的气流或气味刺激强度处于阈下水平时,两者结合可显著加快小鼠的辨别学习速度,准确率超过80%,表明机械刺激(气流)能辅助化学刺激(气味)提升嗅觉灵敏度。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小鼠嗅觉系统兼具机械感觉功能,通过嗅球抑制网络整合气流与气味信息,拓展了嗅觉感知的维度,为理解多模态嗅觉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