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让酒瘾者陷入恶性循环的大脑回路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7 21:38 | 更新时间: 2025-10-07 21:38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中一个名为丘脑室旁核(PVT)的区域在酒精成瘾的“复吸”行为中起关键作用。这项发表于2025年8月5日《生物精神病学:全球开放科学》的研究表明,当大鼠经历酒精戒断并学会将某些环境信号与饮酒带来的“解脱感”联系起来时,PVT区域的神经细胞会变得异常活跃。这种学习过程不是为了追求快感,而是为了逃避戒断带来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和压力。正是这种“逃避痛苦”的动机,使得成瘾行为格外顽固,即使面对惩罚也难以停止寻找酒精。
研究人员通过高精度脑成像技术,逐个细胞扫描大鼠全脑,比较了经历过戒断学习的大鼠与多个对照组的脑活动差异。结果显示,虽然多个脑区都有反应,但PVT的激活最为突出。PVT本身与压力和焦虑调节有关,因此这一发现合乎逻辑:戒断带来的痛苦本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压力状态,而酒精提供了暂时缓解,大脑便将这种“解脱”与特定环境线索绑定,形成强烈记忆。
研究负责人弗里德伯特·韦斯指出,成瘾难治的关键在于人们不只是在追求快感,更是在试图摆脱强烈的负面感受。另一位资深作者赫尔米娜·内德莱斯库强调,几乎所有经历此类学习的大鼠PVT都明显“亮起”,说明这一脑回路在“压力-缓解-饮酒”循环中被反复调用,可能是导致复吸持续不退的核心机制。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限于酒精成瘾。类似的“负向强化”机制——即为了逃避痛苦而重复某种行为——也存在于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恐惧条件反射等心理问题中。因此,理解PVT如何参与这类学习,可能为多种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突破。
未来,研究团队计划扩大研究范围,包括纳入雌性大鼠,并进一步分析PVT在接收到“解脱信号”时释放的神经化学物质。如果能锁定具体参与该过程的分子,就可能开发出针对这些靶点的新药,帮助打断成瘾循环。目前,这项研究已明确提示:成瘾不仅是“追求快乐”的问题,更是“逃避痛苦”的学习过程,而PVT正是这一学习扎根的关键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