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即插即用光子张量核封装,损耗不到1分贝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3:17 | 更新时间: 2025-10-04 23:17

学科分类: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即插即用、超宽带的光芯片封装,损耗极低
即插即用、超宽带的光芯片封装,损耗极低

光子集成电路(PIC)在传感、量子计算、光通信和类脑计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发展面临一个关键瓶颈:如何高效、稳定地将光纤与芯片连接,即“光封装”问题。传统方法往往损耗高、带宽窄、难以扩展或不可重复使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即插即用”式光子封装方案,显著提升了性能和实用性。

该方案的核心是将标准的MTP多光纤连接线(类似USB接口)与芯片表面通过双光子聚合(TPP)3D打印技术制造的精密对准结构相结合。光信号通过一种新型的三维全内反射(TIR)耦合器从芯片波导垂直引出,再由MTP光纤阵列接收。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边缘耦合对芯片布局的限制,并克服了光栅耦合器带宽有限的问题。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仿真优化了TIR耦合器的几何参数,如焦距、模式场直径和传播角度,以最大化光传输效率。实验结果显示,单个TIR耦合器在1500至1600纳米波长范围内实现了-0.41 dB的峰值传输损耗(即91%的光通过),且在整个C、L、S波段性能稳定,波动极小。这表明该耦合器具有超宽带和近乎无波长依赖的特性。

更重要的是,当将这种耦合器集成到“即插即用”系统中时,额外引入的封装损耗仅为0.37 dB。这意味着整个光纤到芯片的连接总损耗创纪录地低至0.78 dB,是目前被动式垂直耦合封装中性能最好的之一。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对准容差(±4微米内损耗小于1 dB),并且可以反复插拔,连接17个端口的光子电路进行矩阵向量乘法运算,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研究还展示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潜力:利用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ED)的宽带混沌光源,在17.6 Gbaud的高速调制下仍能保持低噪声运行,这对于需要并行处理和随机性的光子计算至关重要。这种高带宽、低损耗的连接方式,使得基于波分复用的光子架构(如微环权重阵列)性能大幅提升。

与以往需要主动对准或复杂工艺的方法相比,该方案完全被动、无需胶水、易于制造,且兼容现有电子封装标准。它不仅适用于氮化硅平台,还可推广到其他材料体系。3D打印的支撑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机械稳定性。这项技术为实现光子芯片的大规模、标准化、可量产集成铺平了道路,是迈向高性能、可重构光子处理器的重要一步。

DOI: 10.1126/sciadv.adz1883

标签: 3D打印 低损耗封装 光子集成电路 光耦合器 即插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