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研究“科技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学者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4 12:39 | 更新时间: 2025-10-14 12:39
学科分类: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科学技术史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揭示科技创新如何驱动经济增长的研究者。其中一半奖项授予美国西北大学的乔尔·莫克尔,以表彰他发现技术创新必须结合科学认知才能带来持续经济增长的成果。另一半由法国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菲利普·阿吉翁与美国布朗大学的彼得·豪伊特共享,他们阐明了技术创新如何促使企业相互竞争——这一被称为“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对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萨塞克斯大学经济学家玛丽亚·萨沃纳表示,这一研究得到认可令人欣喜,获奖者关注创新的副作用及其对社会的意义,包括如何利用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都柏林大学学院经济史学家、莫克尔的长期合作者摩根·凯利指出,在这些诺奖得主的研究之前,“创新是一个黑箱”,非经济学界人士可能会惊讶,此前竟没有相关经济模型。
过去200年,许多国家因农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实现了平均持续经济增长,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停滞是常态——即便在技术创新时期也是如此。例如,14至17世纪的英国,尽管有印刷术等创新,经济却几乎没有增长。
莫克尔通过梳理大量历史记录发现,现代快速技术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循环源于社会对科学态度的转变。此前,技术知识多依赖图纸或配方等实用指导,由于不理解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许多创新尝试(如炼金术)徒劳无功。而始于16世纪的启蒙运动带来了科学认知的飞速提升,人们开始更关注自然现象的成因,积累的自然世界知识增强了创新能力——例如,对大气压力和真空的科学理解推动了蒸汽机的重大改进。
剑桥大学经济学家黛安·科伊尔对诺奖委员会今年认可经济史领域感到“非常高兴”,她认为“不结合历史和制度视角,就无法理解技术进程”。莫克尔还发现,启蒙运动时期社会对技术变革的接受度提高,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另一关键因素,但新技术也会遭遇利益受损群体的抵制(如19世纪英国捣毁纺织机械的“卢德派”)。
阿吉翁和豪伊特的研究探讨了赢家与输家之间的动态关系,指出若没有“创造性破坏”——即新兴企业凭借新技术取代老牌产业——经济增长将会停滞。两人在1992年发表的经济增长数学模型中纳入了这些竞争力量。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乌富克·阿克西吉特(与阿吉翁、豪伊特均有合作)解释:“经济必须有新鲜血液或更替,有更好想法的个人或拥有更优技术的企业应进来取代旧做法。”
阿克西吉特表示,这些发现对政策制定者意义重大:政府常投入资源帮助困境企业存活,但这会“减缓创造性破坏”,进而阻碍增长,反而应激励技术新进入者的研发。诺奖委员会成员、隆德大学经济史教授克尔斯汀·恩弗洛在颁奖记者会上指出,该模型也有助于制定保护受技术发展影响而面临失业风险工人的策略。
阿吉翁在电话记者会上表示自己“无言以对”,计划将奖金用于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绿色增长和研发政策方面的研究。他强调开放对增长的重要性,谴责美国的“保护主义浪潮”:“任何阻碍开放的因素都是增长的障碍,当前有乌云积聚,推动贸易和开放壁垒。”他还提到需制定政策规范人工智能企业竞争,以减少创造性破坏的负面影响:“一些超级明星企业可能最终主导一切,抑制新创新者的进入,如何确保当今创新者不扼杀未来的进入和创新?这些问题令人兴奋,值得深入研究。”
阿克西吉特补充,该奖项认可了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在经济中的关键作用:繁荣的经济体背后是发达的大学和优秀的科学,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通常建立在数十年基础研究之上,“未来的突破需要依赖基础科学”。恩弗洛则在记者会上表示,该奖项不应被视为对特朗普政府削减美国研究经费的评论:“我们不对任何时事发表评论,只关注获奖者的科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