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下的金属玻璃像“恋爱脑”?α、β弛豫的拉扯大戏!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11:35 | 更新时间: 2025-10-06 11:35

正文:
#实验室日常# #材料恋爱学#
今天给大伙儿拆一篇Nature子刊,主角是“Vit4”金属玻璃——Zr46.8Ti8.2Cu7.5Ni10Be27.5,听着像化学元素大乱炖,但它真能让手机壳卷成手帕!我把它塞进7 GPa高压“恋爱修罗场”,结果发现了两种“恋爱模式”👇
1️⃣ β弛豫=暧昧期
温度低、压力高,原子只能小范围“蹦跶”,像暗恋时偷偷发消息。高压一摁,原子更社恐,结构更乱,但密度几乎不变——典型“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2️⃣ α弛豫=官宣同居
温度飙到Tg,P附近,原子集体搬家,高压反而撮合它们排排坐,密度↑、稳定性↑,像热恋情侣直接领证。XRD实锤:衍射峰往高角度跑,峰宽变窄,原子间距缩短,堪比情侣头像越换越像。
⚡️关键彩蛋:无论压力多大,α/β切换总在T/Tg,P≈0.85-0.96触发!说明决定恋爱走向的不是绝对温度,而是“离分手线多远”。这规律让高压动力学数据能归一到一条“主曲线”,省得我跑断腿。
但!热稳定性(Tf)不能简单归一化。低温高压=局部键长微调,高温高压=长程集体重组,后者不可逆,像分手后拉黑vs. 搬家换城市。
📌实用指南:想造“耐摔又轻薄”的玻璃?先定T/Tg,P≈0.9,再调压力,同款Vit4能变出三种性格!方法还能迁移到其他玻璃体系,搞玻璃-玻璃相变不再抓瞎。
DOI:10.1126/sciadv.adz7406(原文指路)
#今日糖分# 评论区抽3颗“焦耳版港式奶茶糖”,问问题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