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挨饿也分男女?Nature子刊最新研究:同一基因,雌虫扛饿+雄虫扑街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 更新时间: 2025-10-04 22:32

学科分类: 发育生物学 生物学 神经科学 遗传学

果蝇抗饥饿能力的基因差异在雌雄间普遍存在
果蝇抗饥饿能力的基因差异在雌雄间普遍存在

把实验室当火锅店的李可笙上线!今天端上桌的是一篇刚出炉的Nature子刊论文,用“火锅涮菜”方式讲清楚:为啥同样断粮,雌果蝇能苟住,雄果蝇却先躺平。

🧬 研究背景
- 关键词:性对抗遗传(sexual antagonism)——一个基因在雌雄身体里唱反调。
- 道具:200个中国不同地区抓来的果蝇家系,扔进“挨饿笼”里做极限生存挑战。
- 目的:找出让果蝇扛饿的基因,并验证它们是不是“重女轻男”。

🔬 实验套路
1️⃣ PCSS大法:把2000只雄蝇混养挨饿,按存活时间分7组,每组抽DNA做混池测序。
2️⃣ 筛变异:57,433个SNP与挨饿能力显著相关,大多躲在调控区或悄悄改氨基酸。
3️⃣ RNAi验证:131个候选基因逐个“静音”,看雌雄谁先饿死。

📊 高能结果
- 85.7%的基因真·影响挨饿值(66/77)。
- 49个基因效果“男女有别”,其中12个纯纯性对抗:雌蝇+抗性,雄蝇-抗性。
- 典型选手Lnk基因:V58M突变让雌蝇多活13h,雄蝇只多活4h,且纬度越高突变频率越高(北方更缺粮,雌蝇优先保命)。

🧪 彩蛋发现
- CG8060基因被静音后,雌雄挨饿时间双双飙升(雌+14h,雄+21h),但它同时管杀虫剂抗性——基因界的“鱼与熊掌”。
- 性对抗≠表达量差异:雌雄体内表达量差不多的基因,也能搞性别双标,说明调控更复杂。

🌶️ 可笙辣评
“电子男友”比喻上线:把挨饿想成异地恋,雌蝇的“男友电子”会省电模式,雄蝇的却疯狂耗电。同一基因,雌雄身体里的‘恋爱脑’程度不同,结局就是女生宿舍灯还亮着,男生宿舍已经熄灯。

📌 结论一句话
挨饿这种生存技能,在果蝇里是靠“多基因+性别差异+性对抗”三重奏进化出来的,人类代谢病研究也能抄作业。

DOI:10.1126/sciadv.adt3560

DOI: 10.1126/sciadv.adt3560

标签: RNA干扰 两性拮抗 性别依赖效应 遗传变异 饥饿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