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传递开启新型纳米材料的大门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9:17 | 更新时间: 2025-10-11 09:17

学科分类: 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物理学 纳米科学与工程

能量传递开启新型纳米材料的大门
能量传递开启新型纳米材料的大门

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利用等离激元诱导共振能量转移(PIRET)来合成新型等离激元-聚合物杂化纳米材料的重要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在金纳米棒(AuNRs)表面进行亚甲蓝(MB)的光引发聚合反应,成功构建了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纳米复合物。这项工作不仅展示了PIRET作为一种高效非辐射能量传递机制的巨大潜力,还深入揭示了其在催化聚合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传统上,化学转化常依赖高温高压条件,而光催化为绿色可持续合成提供了新路径。等离激元纳米材料因其能强烈吸收光并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成为理想的光催化剂候选者。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电荷转移(CT)机制,但这种方法需要严格的能带匹配。相比之下,PIRET机制通过将等离激元共振频率与受体分子的电子吸收相匹配,实现能量传递,效率更高且不受能带限制。然而,PIRET的应用仍面临挑战:一是难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并排除热效应或电荷转移的干扰;二是缺乏能证明其可实现低活化能、独特化学转化的实验证据;三是需要发展适用于软材料的实际体系。

本研究巧妙地结合了单颗粒光谱学与电化学技术,在原位条件下实时监测单个金纳米棒在聚合过程中的光学信号变化。实验发现,在远低于常规电化学聚合起始电压(1.0 V)的0.4 V偏压下,只要施加可见光照射,就能有效触发MB在金纳米棒上的选择性聚合。这一现象无法用传统电化学解释,表明光能通过等离激元被高效利用。通过分析散射光谱中等离激元共振峰的展宽(即均质线宽Γ的变化),研究人员量化了能量转移效率最高可达40%,这直接反映了PIRET过程的强度。

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光引发聚合遵循不同于传统路径的新机制。借助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分析,作者提出:PIRET首先将能量传递给MB分子,使其激发并生成高活性的单线态氧(¹O₂)。该活性氧物种攻击MB分子中的甲氨基,引发N-去甲基化反应,形成关键的胺𬭩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这个中间体是构建聚合物主链(N-芳环连接)的核心,而在传统电化学聚合中,生成此中间体需要很高的氧化电位。因此,PIRET实际上“替代”了这一限速步骤,使整个反应能在更低能量条件下自发进行。

此外,实验还证实了氧气的关键作用——当电解液中去除氧气后,聚合反应显著减弱,说明溶解氧参与了反应循环。同时,模拟计算显示,PIRET不仅能激活单体MB,还能促进反应中间体(如四氧化物)的分解,进一步加速聚合进程。最终形成的杂化纳米结构平均壳层厚度约为18纳米,且其生长程度与金纳米棒的长径比(决定共振波长)密切相关,只有当等离激元散射与MB吸收光谱高度重叠时,聚合才最有效,这再次印证了共振能量转移的核心地位。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开发出一种基于PIRET的新型光驱动合成策略,可用于精确调控杂化纳米材料的壳层厚度,更从根本上阐明了等离激元如何通过级联能量传递(光子→等离激元→激子→化学键)实现高效、温和的化学转化。这一机制有望拓展至小分子活化、选择性断键/成键以及抗菌抗病毒等应用领域,为设计高量子产率的等离激元光催化剂提供重要指导。

DOI: 10.1126/sciadv.ady7016

标签: 光催化聚合 杂化纳米材料 等离激元能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