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变成“量子液体”,再让它在二维拼图里跳集体舞——Penrose准晶实验全纪录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 更新时间: 2025-10-04 22:32
学科分类: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光学工程 物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正文:
今天带大家围观一篇刚出炉的Nature子刊(Science Advances, DOI: 10.1126/sciadv.adz2484)。一句话总结:科学家用激光在半导体微腔里“拼”出Penrose拼图,成功让光的量子流体实现准晶级长程同步,还顺带测了它对缺陷的“抗压能力”。
1️⃣ 为什么选Penrose拼图?
- 它只有两种菱形瓷砖,却能拼出10重旋转对称的“无周期”图案——完美介于晶体和玻璃之间。
- 传统光子晶体研究大多停留在“单粒子”线性光学,这次直接上“多人舞”:激子-极化激元(exciton-polariton)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2️⃣ 实验怎么玩?
- 用空间光调制器把一束激光切成131个高斯光斑,按Penrose顶点排布,像给极化激元发“定位手环”。
- 当泵浦功率超过阈值,极化激元从每个光斑“发射”出来,在二维平面里高速飞行,边飞边散射,最终所有节点相位锁死,形成宏观相干态。
- 动量空间出现10重对称的尖锐布拉格峰,证明“准晶秩序”已上线。
3️⃣ 关键数字
- 同步区域直径≈1 mm,比单个凝聚体的愈合长度ξ(≈1 μm)大100倍,相当于让100个独立舞池的人跳成一支舞。
- 只要节点数≥110,布拉格峰对比度就饱和——再多人也只是“舞池更大”,秩序不会更整齐。
4️⃣ 缺陷测试:硬核
- 人为挖掉5/131、21/131个节点(≈16%空位),布拉格峰依旧坚挺,只是背景噪声略涨。
- 结论:极化激元准晶对“缺人”不敏感,长程相位锁定自带“容错”buff。
5️⃣ 间距极限
- 把菱形边长D从13.5 μm压到7.8 μm,过密导致极化激元互相排斥、相位失稳,准晶秩序直接崩成“一锅粥”。
- 临界间距≈10 μm——再挤就跳不开了。
6️⃣ 彩蛋:相位地图
- 用Mach-Zehnder干涉仪给21个节点拍“集体照”,发现不同圈层的节点与中心相位差固定为0或π,像洋葱一样层层反转——周期性晶格里从没见过这种“花式同步”。
一句话总结:把光变成可编程的量子液体,再让它在Penrose拼图里跳集体舞,不仅跳得整齐,还跳得抗造。下一步?试试Ulam螺旋、Girih花纹,甚至最新“单砖准晶”,继续解锁光的隐藏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