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迷你宇宙大爆炸”谢幕!RHIC最后一次碰撞,把宇宙第一口“汤”留给了欧洲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 更新时间: 2025-10-04 22:32
正文:
🌌 把宇宙刚出生时的“第一口汤”端回实验室是什么体验?
答案就在美国长岛的地下——一条3.8 km的“甜甜圈”隧道里。过去26年,RHIC(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把金核、铀核、铜核……统统加速到99.995%光速,然后让它们“硬碰硬”,瞬间再现宇宙大爆炸后20微秒内的极端状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
🔥 简单说,QGP就是一锅万亿度的“粒子火锅”,夸克和胶子在里头自由翻滚,像极了刚烧开的高汤。RHIC的任务就是:把这锅汤煮出来,再研究它怎么“凝固”成我们今天熟悉的质子、中子。
🎯 三大名场面,教科书级发现:
1️⃣ 液体or气体?——结果像“零粘度的完美液体”,而不是大家猜的“气”。
2️⃣ 喷流消失术——高能夸克本该“滋啦”喷出一束粒子,却被QGP瞬间吸干,现场“熄火”。
3️⃣ 相变线索——把碰撞能量一口气降到3%,想捕捉“水→蒸汽”那种临界点,虽然只抓到蛛丝马迹,但足够让理论家嗨翻。
🏁 现在,RHIC进入最后一圈:
• 12月7日是官方“熄灯号”,也可能拖到明年1月,但不会再远。
• 接棒的是CERN的LHC,每年用铅离子“续火”,温度更高,但RHIC留下的“低能区”数据依旧无可替代。
• 原地升级:拆掉一半环,塞进电子加速器,8-10年后变身28亿美元的EIC(电子离子对撞机),专攻“质子内部胶子地图”。
👩🔬 彩蛋:
• 新升级的sPHENIX探测器刚上岗一年,就赶上“谢幕演出”,像极了毕业前最后一次实验。
• 诺奖呼声很高,但“发现者”太难点名——这是整支社区的集体拼图。
一句话总结:
RHIC用26年把宇宙“童年照”洗了出来,现在把底片递给下一代,自己转身去拍“质子写真集”。
📄 权威论文戳这里:DOI: 10.1126/science.zd2ez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