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别再“躺平”了!6位学者亲授:AI、心理健康、就业破局全攻略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 更新时间: 2025-10-04 22:32

世界在催我们交卷:气候危机、公共卫生告急,缺的就是训练有素的研究僧。可另一边,大学自己也焦头烂额——扩招带来的财政压力、技术一日千里、学术自由被政治拉扯。怎么办?今天请来6位全球学者,手把手示范如何给自家学校“打补丁”。
1️⃣ AI加速医学训练|清华张亚勤
“读医15年太漫长?AI帮你按快进。”张老师在清华做了个“Agent Hospital”,把问诊、检查、诊断、随访全套搬进数字世界。AI医生+AI病人,7×24小时陪练,MedQA准确率飙到96%。7月已在校内试点,未来还能模拟触觉,让医学生零风险刷经验。论文指路👉arXiv 2024, doi:10.1038/d41586-025-03031-6。
2️⃣ 把论文变产品|NYU阿布扎比 Ramesh Jagannathan
“实验室到货架,差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人脉。”Ramesh老师联合创立startAD平台,给教授们配齐政府、投资人、企业“一条龙”。手语实时翻译AI Chatsign就是成功案例,现已商业化。去年还开了“气候投资训练营”,一半学员是女性,直接对接主权基金。
3️⃣ 让博士好找工作|巴西CAPES Denise Pires de Carvalho
“巴西只有12.5%博士进企业?我们改规则。”Denise推动把本科科研经历折抵博士学时,缩短毕业年限;同时把硕士奖学金直接升级成博士,鼓励校企合作带薪实习。目标:让能源、AI等关键领域不再缺人。
4️⃣ 把创意写进物理课|利兹大学 Lorna Dougan
“谁说理科生不能艺术感爆棚?”Lorna把本科物理课改成“创意工坊”,让学生用最新研究做科普项目,亲手体验科学的艺术面。STEAM不再是口号,而是作业。
5️⃣ 学生心理SOS|印度SRM Bala Ganesh Pichamuthu
“会做题也要会开心。”Bala在SRM发起全校心理健康计划,从宿舍到实验室全覆盖,科研再卷也先照顾好情绪。
6️⃣ 去殖民化大学|约翰内斯堡 Sibonokuhle Ndlovu
“拆掉殖民时期留下的高墙,才能让残障女性也读上书。”Sibonokuhle研究如何把本土化、性别与残障视角写进课程与校园设计,让大学真正属于所有人。
一句话总结:大学不是象牙塔,而是社会的“外挂硬盘”。升级完毕,才能一起打怪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