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的微小颗粒影响黑色素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5 09:09 | 更新时间: 2025-10-15 09:09

学科分类: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生物学 药学

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B细胞并非传统认为的“被动角色”,而是主动调节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应答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多项实验揭示了B细胞及其外泌体(EVs)在黑色素瘤ICB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首先,对三个独立黑色素瘤患者数据集的荟萃分析显示,ICB应答者治疗前的肿瘤组织中B细胞显著富集,且上调基因多与B细胞发育、归巢相关(如CD19、AICDA)。单细胞测序进一步验证这些基因主要在B细胞集群表达,提示B细胞富集是应答的重要特征。
功能实验表明,去除B细胞会显著降低T细胞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但不影响T细胞数量,说明B细胞通过非细胞直接接触机制辅助T细胞功能。研究发现,细胞间荧光标记传递可能通过EVs实现——添加B细胞外泌体可恢复B细胞缺失时的T细胞杀伤活性,并上调CD8+T细胞的早期活化 marker CD69。
对患者肿瘤组织原位EVs分析显示,应答者EVs的免疫标记表达更高,且B细胞来源EVs(CD19+EVs)的miRNA cargo变化更显著。其中,miR-99a-5p在应答者CD19+EVs中高表达。沉默miR-99a-5p会减少T细胞抗肿瘤活性,且此效应依赖B细胞存在。机制上,miR-99a-5p靶向抑制HJURP和SOX5(两者是类别转换重组(CSR)的抑制因子),促进B细胞CSR,增加抗体多样性(如IgG1生成)。
临床数据显示,B细胞标志物(CD19、CD20)和抗体(IgG、IgA)高表达与黑色素瘤患者更好预后相关,而HJURP低表达(miR-99a-5p靶基因)也预示更长生存期。综上,B细胞外泌体通过miR-99a-5p促进CSR,塑造抗肿瘤免疫微环境,为ICB疗法提供新靶点。

DOI: 10.1126/sciadv.adt4551

标签: B细胞外泌体 miR-99a-5p 免疫检查点疗法 类别转换重组 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