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耳朵“搬”出身体!全球首个人造活体耳蜗,第一次看清我们是怎么听见声音的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 更新时间: 2025-10-04 22:32

正文:
“以前只能隔着骨头猜谜,现在直接把耳蜗请出身体,开高清直播!”——Hudspeth实验室博士后Francesco Gianoli一句话总结他们的最新神操作。
两篇顶刊(PNAS & Hearing Research)刚刚上线,团队用半个世纪攒下的技术,把沙鼠耳蜗切出0.5 mm的“小卷饼”,塞进恒温恒湿的营养液小室,24小时在线播放声音,第一次实时拍到“声音被放大”的全过程。DOI:10.1073/pnas.2503389122
👂🏻 为什么难?
耳蜗埋在人体最硬的骨头里,像把瑞士手表塞进水泥墙——想看它怎么转,得先拆墙。团队卡准沙鼠“听力已成熟、骨头还没完全闭合”的黄金72小时,切下来的组织还能活,才搞定这场“活体直播”。
🔍 看到了啥?
1️⃣ 离子通道开开关关,像给声波打氮泵,信号瞬间被放大。
2️⃣ 外毛细胞自带“电动马达”,电压一变就伸缩,主动把声音推得更远。
3️⃣ 最关键的“Hopf分叉”被实锤:系统停在“静止vs震动”的临界点上,轻轻一推就放大信号——从青蛙到人类,全动物界通用同一套物理外挂!
💊 能干嘛?
• 精准给药:把候选滴耳液直接点到目标细胞,测试能不能救回受损毛细胞。
• 提前干预:在真正耳聋前,找到系统崩溃的“断点”并修复。
• 新药筛选:全球0款获批的“治聋药”,终于有了活体试药平台。
🧑🏻🔬 彩蛋
合作者Marcelo Magnasco直呼:“这是近五年生物物理界最炸的实验,没有之一!”而80岁的Jim Hudspeth老爷子,用20年把“猜想”熬成“眼见为实”,堪称学术生涯的封神时刻。
一句话总结:他们把耳朵搬出身体,让我们第一次看清“听见”不是玄学,而是一场精密的物理魔术。下一次,也许聋不再是终局,而是可逆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