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信号弹”启动植物防御系统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23:17 | 更新时间: 2025-10-06 23:17

植物在面对病原体入侵时,会启动复杂的免疫系统。过去的研究主要关注细胞壁空间和叶绿体中产生的活性氧(ROS)在免疫中的作用,而对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mROS)了解较少。本研究发现,mROS在植物抗病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是在抵御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感染时。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码传感器和荧光标记技术追踪mROS(特别是过氧化氢H2O2)的动态变化,发现mROS能触发一个独立于细胞壁和叶绿体ROS的信号通路:它首先在线粒体周围积累,随后通过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的膜接触位点(MAMs)将信号传递至内质网腔,引发强烈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从而激活植物的防御机制。
实验显示,在病原体侵染部位,尤其是吸器(haustoria)周围,mROS水平显著升高,并促使线粒体与内质网更紧密地结合。这种结合依赖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等蛋白,形成稳定的MAM结构,便于ROS的跨膜传递。当阻断mROS释放或抑制其向内质网的转运时,植物的抗病能力明显下降,说明这一信号通路对免疫至关重要。
进一步研究表明,mROS不仅触发内质网中的ROS爆发,还能独立于其他ROS来源(如叶绿体或细胞壁)发挥作用。即使在抑制了细胞壁ROS产生的情况下,mROS仍能有效激活内质网的免疫相关反应。此外,通过基因沉默实验证实,阻断mROS向内质网的运输会削弱植物抗性,而增强mROS水平则可提升抗病能力。
该研究还发现,mROS引发的内质网氧化应激会激活一系列与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如WRKY33、EFR和CYP81F2等,这些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的系统性抗性。同时,mROS水平较高的突变体对还原性应激(如DTT处理)更具耐受性,表明其内质网稳态调节能力更强。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揭示了一条全新的植物免疫信号路径:病原体感染导致线粒体产生大量mROS → mROS促进线粒体与内质网形成紧密连接 → mROS通过膜通道传入内质网腔 → 触发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 → 激活下游免疫基因表达 → 增强植物抗病能力。这一发现突破了以往以细胞壁ROS为核心的免疫模型,强调了细胞器间协作在植物防御中的重要性,为未来培育抗病作物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