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超三成科学诺奖得主是移民:看看他们如何走来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5 19:19 | 更新时间: 2025-10-15 19:19
本周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奥马尔·亚吉少年时从约旦移民美国。(图片来源:Brittany Hosea-Small/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自然》杂志分析显示,本世纪以来,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奖的202位获奖者中,不到70%的人来自其获奖时所在的国家。其余63位获奖者在获奖前离开了出生国,有些人甚至多次跨国迁移。
在移民他国的诺贝尔获奖者中,包括本周三公布的三位化学奖得主中的两位:理查德·罗布森出生于英国,现居澳大利亚;奥马尔·亚吉现为美国居民,是首位约旦出生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2025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也有两位是移民:米歇尔·德沃雷出生于法国,约翰·克拉克出生于英国,两人现均为美国居民。
长期以来,移民在诺贝尔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从德国迁至瑞士,后又到美国)和玛丽·居里(离开波兰赴法国工作)等杰出科学家。这是因为最丰硕的科学机会——包括最佳培训、设备和研究群体——分布在全球各地。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家伊娜·甘古利表示:“人才可以在任何地方诞生,但机会并非如此。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看到这么多外籍诺贝尔获奖者的原因。”
这项新分析发布之际,科学家和学生的国际流动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障碍。例如,在美国,唐纳德·特朗普政府今年实施的大规模拨款削减和更严格的移民政策,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危机。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技术政策专家卡罗琳·瓦格纳说,此类限制“将减缓高度创新研究的速度,毋庸置疑”。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限制各高校每年招收的国际学生数量,日本则提议削减对外国研究生的资助。
安德烈·海姆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就是已跨国迁移的科学家之一。海姆出生于俄罗斯,父母是德国人,他说自己的研究生涯“像弹球一样四处辗转”,曾在俄罗斯、丹麦、英国和荷兰任职。“如果一生都待在一个地方,你就错过了一半的机会。”
在63位离开出生国后获奖的获奖者中,41人获奖时居住在美国。甘古利表示,二战后,美国成为全球科学中心,国际研究人员被其丰厚的拨款和顶尖大学吸引而来。“美国拥有独特的优势,是顶尖学生和科学家的目的地。”第二受欢迎的目的地是英国,有7位移民获奖者在接到斯德哥尔摩那个决定性的电话时居住在英国。
但英国也有获奖者流出:13位出生于英国的诺贝尔获奖者在他国生活时获奖。瓦格纳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更高的薪水和更有声望的职位吸引。此外,德国流失了6位未来的诺贝尔获奖者,日本、法国和俄罗斯各流失4位。
在诺贝尔科学奖项中,本世纪迄今为止,物理学的外籍出生获奖者比例最高,达37%;化学紧随其后,为33%;医学最低,为23%。瓦格纳表示,物理学领先可能因其设备密集型特点——顶尖物理研究所需的昂贵对撞机、反应堆、激光器、探测器和望远镜主要集中在少数领先国家,“因此,顶尖研究人才可能会前往拥有顶尖设备的地方。医学并非设备密集型领域,因此更容易留在本国。”
移民与诺贝尔奖之间相互作用的未来尚不明朗。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都已实施限制措施,减少了国际学生数量。特朗普政府今年已削减数十亿美元科研拨款,美国新政策还对H-1B签证申请收取10万美元费用,而一些外籍研究人员依赖该签证在美国工作。
国际研究人员已开始考虑离开美国,其他国家则准备吸引他们。例如,法国、韩国和加拿大已设立项目,通过奖项和奖学金吸引美国研究人员。资助欧盟研究的欧洲研究理事会则提供高达200万欧元(约合23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科学家将实验室迁至欧盟,目标是吸引从美国迁出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