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界“撞车”现场!同一款致幻剂竟被独立发明两次🍄⚡️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 更新时间: 2025-10-04 22:32
正文:
今天实验室炸锅了!我导师举着打印纸冲进来:“快看,蘑菇也会‘撞灵感’!”原来《德国应用化学》刚发了一篇逆天研究(DOI:10.1002/anie.202512017),说“迷幻蘑菇”里的赛洛西宾(psilocybin)被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真菌各自整出来了,路径完全不同,结果却一模一样——简直像两家餐馆用不同菜谱做出了同款招牌菜!
🍄 第一派:经典选手“裸盖菇”
人家是老江湖,用我们早就摸透的酶工具箱,按部就班合成赛洛西宾,像地铁1号线直达终点。
🍄 第二派:冷门黑马“纤维盖菇”
这哥们直接换了全套生化外挂,酶长得完全不一样,反应顺序也离谱,却神奇地抵达同一站——地铁17号线转磁悬浮再换共享单车,终点还是“赛洛西宾广场”。
🔬 实验室彩蛋
我们把纤维盖菇的酶拎出来建模,电脑里跑出来的3D结构跟裸盖菇的完全不沾边,导师当场拍桌子:“大自然这是开盲盒开出SSR两次!”
🤔 未解之谜
为啥两种菇都要造同款分子?目前最靠谱的假说是“防身术”——裸盖菇一被咬就秒变蓝精灵,赛洛西宾分解产物像警报器,吓退吃货。纤维盖菇可能也在森林暗戳戳用同一招,只是我们还没抓到现行。
💡 彩蛋福利
多出来的这套酶=生物技术新外挂!以后不用种蘑菇也能在生物反应器里量产赛洛西宾,给抑郁症新药研发省大钱了。我们组已经跟耶拿的Bio Pilot Plant勾搭上,准备放大招。
🍬 总结一句话
蘑菇界的“殊途同归”告诉我们:进化不仅会抄作业,还会换笔迹抄同一道题。下次在森林看到蓝变蘑菇,记得给它鼓掌——人家可是独立搞出诺贝尔奖级分子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