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开瓶装水里真正藏着的东西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7 09:14 | 更新时间: 2025-10-07 09:14

学科分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新研究揭开瓶装水里真正藏着的东西
新研究揭开瓶装水里真正藏着的东西

当萨杰迪站在海边欣赏安达曼海美景时,脚下却满是塑料垃圾,尤其是废弃的水瓶。这一幕让她意识到,塑料污染不仅是废物处理问题,更是消费方式的问题。拥有环境管理公司多年经验的她,回到康考迪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注于塑料垃圾研究。她最近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上的论文,系统分析了超过140篇科学文献,揭示了一次性塑料水瓶带来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普通人每年平均摄入3.9万到5.2万个微塑料颗粒,而饮用瓶装水的人额外多摄入约9万个。这些微塑料小到肉眼看不见,尺寸从千分之一毫米到五毫米不等,更小的称为纳米塑料。它们在水瓶生产、储存、运输和降解过程中不断脱落,尤其因塑料质量较低,受光照和温度变化影响更容易释放微粒。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其他塑料不同,瓶装水中的微塑料是直接被人喝进去的。进入体内后,这些微小颗粒可能穿透生物屏障,进入血液并抵达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引发慢性炎症、细胞氧化损伤、激素紊乱、生殖功能下降、神经损伤甚至癌症。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和广泛的研究,其长期危害仍不清楚。目前检测微塑料的方法各有优劣:有的能识别极小颗粒但无法分析化学成分,有的能判断材质却漏检最小的纳米塑料,最精准的设备又昂贵且稀缺。萨杰迪认为,教育是防治的关键。全球虽已出台限塑政策,但多针对塑料袋、吸管等,很少涉及水瓶问题。她强调,塑料瓶饮水在紧急情况下可行,但不应成为日常习惯。公众需明白,风险并非急性中毒,而是长期积累的慢性毒性。该研究由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和康考迪亚大学支持,建筑、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安春江和教授陈志共同参与。

DOI: 10.1016/j.jhazmat.2025.138948

标签: 健康风险 塑料水瓶 微塑料 慢性毒性 纳米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