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慢性疼痛相关的脑区——为治疗带来希望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1 06:38 | 更新时间: 2025-10-11 06:38

学科分类: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心理学 神经科学

发现与慢性疼痛相关的脑区——为治疗带来希望
发现与慢性疼痛相关的脑区——为治疗带来希望

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发现,大脑中一个名为臂旁核的区域里存在一小群特殊神经元,可能在持续性疼痛中起关键作用。这类疼痛通常在最初的损伤愈合后仍长期存在,影响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在受到如神经切割等伤害后,臂旁核中某些神经元会被激活并长时间保持活跃状态,这些神经元被称为‘Y1R神经元’,它们带有神经肽Y的受体。虽然这些神经元本身不直接产生痛感,但它们是大脑疼痛感知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研究人员人为激活这些神经元时,小鼠表现出类似疼痛的行为;而阻断其活动后,小鼠的长期疼痛反应减轻,但仍能对即时危险(如接触热物)做出正常的短暂疼痛反应,说明这种干预不影响基本的保护性痛觉。更有趣的是,当小鼠处于饥饿、缺水或遭遇天敌气味等紧急生存需求时,其慢性疼痛明显减轻。例如,神经受伤两周后的小鼠在饥饿状态下不再对脚掌刺激产生回避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大脑释放了神经肽Y,抑制了臂旁核中持续性疼痛神经元的活动。这表明,大脑具备一种天然的‘止痛机制’,能在生存需要时暂时压制慢性疼痛,让动物优先完成觅食等关键任务。该机制可能也存在于人类,未来有望据此开发出既能缓解慢性疼痛又不影响正常痛觉的新疗法。研究共同作者安·肯尼迪指出,疼痛不仅是简单的感官信号,而是会因个体经历和环境变化而被调节的感受。这项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疼痛本质的理解,强调其可塑性和大脑调控的重要性。

DOI: 10.1038/d41586-025-03272-5

标签: 慢性疼痛 疼痛调控 神经元 神经肽Y 臂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