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学科下共有 10 篇文章)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7 14:29
学科: 微生物学 昆虫学 生态学 生物学
日本一种椿象(Megymenum gracilicorne)会用共生真菌覆盖卵,形成物理屏障抵御寄生蜂,这是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新方式。该发现为研究昆虫如何选择共生微生物及共生关系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标签: 共生关系 共生真菌 寄生蜂 椿象 物理防御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5 07:08
学科: 临床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微生物学 药学
世卫组织报告指出,全球抗生素研发管线面临药物稀缺与创新不足的双重危机。预计2050年耐药感染年死亡人数或近200万,抗菌药在人类和农业中的误用、过度使用是主因,畜牧业占全球抗菌剂销量的73%。
标签: 抗生素研发 抗生素误用 抗菌药物耐药性 畜牧业抗生素使用 耐药菌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8 12:14
学科: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肿瘤学 药学
最新研究发现,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细菌能产生一种名为2-甲基异柠檬酸(2-MiCit)的代谢物,可增强化疗药物5-FU的疗效,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标签: 个性化医疗 化疗增效 线粒体代谢 肿瘤微生物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23:20
学科: 基础医学 微生物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肺炎支原体通过其表面蛋白P116自主摄取宿主细胞膜上的脂质,无需能量消耗。P116的N端结构域可扰动膜结构,脂质经由“远侧核心通道”(DCA)进入其疏水腔。当腔内脂质积累到一定量时,引发蛋白构象变化,促使其脱离膜,实现自动调控的脂质转运。这是一种简化的单蛋白脂质运输机制。
标签: 脂质转运 膜结合 自动调控
学科: 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许多致病菌利用乙醇胺利用微区室(Eut BMCs)分解乙醇胺,从而在肠道炎症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本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中Eut BMCs的组装机制,发现EutQ蛋白通过连接外壳与酶核心,在“壳启动”的组装路径中起关键作用,且内部酶呈现液态特征。
标签: EutQ蛋白 乙醇胺微区室 壳启动组装 液态凝聚体 细菌代谢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6 18:20
学科: 农业工程 微生物学 生物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丹麦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用红木蚁制作酸奶的方法富含多样微生物,能产生独特风味。活蚁携带的细菌和蚁酸有助于发酵,赋予酸奶特殊口感,现代厨师还将其用于创新料理。
标签: 传统酸奶 微生物发酵 生物文化传承 红木蚁 蚁酸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32
学科: 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生物学
科学家发现细菌中一种名为Panoptes的新型抗病毒防御系统,该系统通过模拟信号分子诱骗病毒,专门对抗能逃避免疫机制的噬菌体,揭示了细菌多层次、精密的免疫网络。
标签: Panoptes 噬菌体 抗病毒机制 环状核苷酸 细菌防御系统
学科: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学 生态学 生物学
裂解性噬菌体通常被认为极少携带功能性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但本研究通过宽松阈值和机器学习方法,发现其广泛携带能抵抗甲氧苄啶的dfrA基因。这些基因不仅帮助噬菌体在药物环境下繁殖,还促进宿主细菌生长,揭示了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进化互惠关系。
标签: dfrA基因 抗生素抗性基因 甲氧苄啶抗性 裂解性噬菌体 进化互惠
学科: 微生物学 心理学 生物学 神经科学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细菌细胞壁物质肽聚糖(PG)天然存在于小鼠大脑中,且与睡眠周期密切相关。该发现为“全生物体状态”睡眠假说提供新证据,揭示睡眠可能源于机体睡眠调节系统与体内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
标签: 全生物体状态假说 睡眠 肠道微生物群 肽聚糖
学科: 化学 微生物学 生物学 药学
研究发现,不同真菌独立进化出合成裸盖菇素的能力,纤维帽菇类使用与裸盖菇不同的酶系统,却生成同一分子,展示了趋同进化的实例。
标签: 生物技术 真菌 裸盖菇素 趋同进化 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