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是融合工程学、生物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致力于研发医疗设备、生物材料、诊断工具及治疗技术。其核心领域涵盖生物力学、生物信号处理、组织工程、医学影像、康复工程等,通过工程手段解决医学问题。该学科推动人工器官、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等创新,促进精准医疗发展,同时关注生物相容性与伦理规范,是连接工程技术与临床需求的关键桥梁。(该学科下共有 59 篇文章)

先天性耳聋婴儿大脑网络不对称性的发育变化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7 16:29

学科: 儿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 神经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先天性耳聋婴儿大脑网络不对称性的发育变化

听觉暴露对婴儿脑发育至关重要。研究发现,3-9月龄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NHL)婴儿虽半球内脑网络小世界特性正常,但未出现正常婴儿随年龄增长的网络效率左偏侧化,且轻度聋婴儿额叶效率偏侧化随听力损失加重而减弱,提示需尽早进行听觉干预以支持脑功能整合。

标签: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婴儿 小世界网络 脑网络偏侧化

小分子药物通过调节细胞“能量工厂”克服白血病耐药问题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7 06:08

学科: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药学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见的致命白血病,一线药物维奈克拉易耐药。研究发现OPA1蛋白通过调节线粒体结构导致耐药,而小分子抑制剂MYLS22和Opitor-0可逆转这种适应,促进癌细胞凋亡,与维奈克拉联用在患者模型中有效,为克服耐药提供新方法。

标签: OPA1蛋白 小分子抑制剂 急性髓系白血病 线粒体嵴 维奈克拉耐药

纳米纤维支架精准释放修复物质,加快猪皮肤伤口愈合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7 00:08

学科: 临床医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药学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纳米纤维支架,通过近红外光控制生长因子释放,能分阶段促进猪皮肤伤口愈合,加速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有望用于临床治疗。

标签: 时空控制释放 猪模型 生长因子 皮肤伤口愈合 纳米纤维支架

人造“身体电路”揭示脊椎动物视觉运动行为的神经结构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21:58

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神经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造“身体电路”揭示脊椎动物视觉运动行为的神经结构

通过斑马鱼神经机械模拟(simZFish),结合神经成像与机器人实验,揭示身体如何塑造神经回路和行为,为脊椎动物视觉运动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新见解。

标签: 具身神经回路 感觉运动处理 斑马鱼 神经机械模拟 视觉运动行为

基于氧化物半导体的透明紫外探测器,可实时监测穿戴式皮肤防晒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20:04

学科: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UVA辐射会深层损伤皮肤,持续监测对皮肤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制备出基于氧化物半导体的透明UVA光电探测器,采用SnO2/ZnO(n型)与CoOx/HfOx(p型)构成p-n结,可见光透过率约75%,在340-350 nm波段响应优异,响应度达80.1 mA/W,可在阳光下实时监测UVA,为可穿戴皮肤防护健康系统提供新方案。

标签: 可穿戴设备 实时监测 氧化物半导体 皮肤防护 透明UVA光电探测器

纳米颗粒增强的免疫细胞疗法有望治疗多发性硬化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20:04

学科: 基础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纳米科学与工程 药学

多发性硬化症的关键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和持续炎症。本研究提出CITED疗法,利用表面修饰雷帕霉素纳米颗粒的髓系抑制细胞(MDSCs)靶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多模态免疫重编程,能减少疾病进展、改善运动功能、减轻髓鞘损伤,有望成为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标签: CITED疗法 免疫重编程 多发性硬化症 纳米颗粒 髓系抑制细胞

一种可穿戴的衣物式肌肉活动监测系统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20:04

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一种可穿戴的衣物式肌肉活动监测系统

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关键目标是高精度获取人体生物信号,但在噪声源环绕的大面积区域获取高准确度肌电图(EMG)信号仍具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全身纺织品的无线肌电监测系统,采用同轴屏蔽导电纱线以减少周围噪声影响。该纱线含导电信号纱、聚氨酯绝缘层和屏蔽导体三个可拉伸组件,即便在超过30千帕的接触压力下,噪声水平仍低于0.1毫伏。当他人直接触碰手臂和导线提供支撑时,能成功记录不同肩关节角度的肌肉活动,并可在反向跳、慢跑和跑步等动态活动中监测下肢肌电信号。

标签: 可穿戴电子设备 同轴屏蔽导电纱线 纺织基肌电监测系统 肌电图

软体机器人靠“记忆效应”变形运动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20:04

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传统机器人需更多致动器提升灵活性,增加了设计与控制复杂度。本研究提出滞后辅助形变(HasMorph)范式,通过反向zigzag腱鞘机构利用摩擦诱导的形状滞后,仅用两个致动器实现多种可逆形变。结合尖端生长,机器人可完成复杂形态和无摩擦导航,为微创手术和受限空间检测开辟新途径。

标签: 反向zigzag腱鞘机构 尖端外翻柔性生长机器人 柔性连续体机器人 滞后辅助形变

带人工纤毛的磁性滑润微导管,让医疗介入更顺畅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20:03

学科: 临床医学 护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医用导管是微创手术的关键,但刚性和灵活性不足易造成组织损伤。受狗尾草启发,研究人员开发出带人工纤毛的磁驱动液体浸润slippery微导管(LISMC),其软磁纤毛和水凝胶涂层可减少三分之二摩擦,磁纤毛振动增强复杂路径适应性,在兔模型中成功实现螺旋微游泳器精准递送并治疗急性胰腺炎。

标签: 人工纤毛 微创手术 急性胰腺炎 磁驱动slippery微导管 螺旋微游泳器

微型软体机器人用的可转向软皮肤

作者: aeks | 发布时间: 2025-10-16 13:49

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微型软体机器人用的可转向软皮肤

软外翻机器人通过尖端外翻生长,与环境交互极小。现有转向机制难以微型化且难以在保持全柔性的同时实现多弯曲。本研究通过在机器人皮肤集成液晶弹性体(LCE)致动器,制造出毫米级、可转向、全柔性的外翻机器人,能在长度方向多点实现大弯曲角(>100°)。研究了压力和温度作为转向控制输入的效果,展示了其在外科手术和检测任务中的潜力,推动了用于精密受限环境的小型可转向软机器人的发展。

标签: 可转向机器人 毫米级机器人 液晶弹性体 软外翻机器人